近年提到深水埗,大家都留意到在大南街有不少文青咖啡店進駐,呷一口咖啡送一口甜點,或許是很多人的週末閑時活動。但一街之隔,大家有否發現所有事物都變得「庸俗」,在北河街售十元八塊的午餐飯盒;在海壇街擺設的路邊攤,販賣一般商店內無人問津的過期貨品。這些現象背後原因耐人尋味,但這才是深水埗的真正面貌。
普通人為生活,無家者為生存。
你試過捱餓的感覺嗎?或者在食肆櫥窗前駐足良久,因身無分文而未敢內進。你又試過要將自己的被鋪反鎖在消防箱內,只因生怕家當被盜嗎?相信你我都很難想像這些體會,但這都屬無家者的日常。皆因我們都生活在錦盒之內,自以為懂得民間疾苦,但事實上對其一無所知。我們所面對的是生活問題,但沖着無家者而來的,是生存問題。在這個社區,他們走過的路並不平坦。究竟為何無家者要露宿街頭?無家者又是如何渡日?而逐漸轉型的深水埗又為無家者建設過甚麼?這些問題自當由親歷者為大家一一解答。
基督教關懷無家者協會致力為無家者提供協助,是次訴說深水埗無家者故事的,也是協會的社區導賞員孫志泉和簡柱祥。曾為無家者,他們以第一身視角重返過往熟悉的社區角落,為這些角落賦予聲音,親述無家者的足印。
孫志泉:「每一個露宿者都有自己的故事」
孫志泉先生曾說:「每一個露宿者都有自己一個故事,但因為各種原因都希望自己消失一段時間。」同處於香港,這些小人物的生活故事,同樣值得被聽見和傳開去。「漂泊不定」似乎跟我們離得很遠,但實際上又近在眼前。咫尺天涯,就在乎你是否願意聆聽。
如果想了解更多無家者的內心剖白,歡迎下載Storius App(http://storiusapp.com),隨時隨地到訪深水埗自行進行深度遊,還可以到我們的官方Instagram(https://www.instagram.com/storiusapphk/)領取「尋蹤懶人包」。